薛峰&陈琦:万物·生长——中央美术学院报道发表时间:2021-04-17 17:17 作品《万物》规格:7000*1000像素 作者:陈琦 薛峰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陈琦著名的图像符号——“水”和“时间简谱”被拓展、异化、重构并再生,从而完成了从传统架上体系到数字艺术的语境迁移。在影像作品中,陈琦历时一年之久完成的矢量绘画创作《2021生成与弥散》被薛峰转化为一片浩瀚的数字水体;其间充分关照了原作中“弥散”的意义,用暧昧、空灵、圆融缔造出一个全新的精神体验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万物》创作过程的推演,两位合作的艺术家逐步感受到即使在数字技术决定性系统中,图像生成同样有着无限可能性;而构成符号不断的失序和重构又无时不刻渗透着对初态元素的敏感性,这正是一次混沌美学探索之旅——遵循着隐含的规律,影像幻化出类似曼陀罗和藻井的意象景观,又让作品披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这种在当代和传统中随机回荡的意味亦是对当前信息内爆时代的回应。 《万物》之所以被称为跨界性的作品——首先是来自于陈琦对自己著名版画作品《2012生成与弥散》的拓展性构想,该作品是长达42米的巨作,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印版画作品。这件作品共由三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14米。中间的单元为深浅一致的水纹,左边的单元和右边的单元,从左至右分别是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 这件作品,首先要用数字的方式进行草图绘制,绘制完毕后,进行分版设计,作品共有240块印版,分七个颜色套印而成,技术非常复杂,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印版画作品。且作品从前期的草图绘制,到分版设计,再到雕刻,都是用数字技术完成的。印版雕刻完成后,再用纯手工方式去进行套版印刷,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数码技术的结合。创作共计花费两年时间,仅前期草图绘制就用了14个月。 然而,陈琦对作品表达有更多的想象和诉求。 《万物》在hecoos服务器中的光路设计界面 在2018年的《2012生成与弥散》数字影像创作中,薛峰选择了完全理性的导入方式——以平均划分的方格图样对原作细密柔和的水文肌理进行了近乎极致的解构。原作中“水”被大块面的几何图形和线条替换,其具象的意义被极简化处理,弥散于抽象的构成空间和影像流时间线中。 为了更好强化观众在美术馆空间里对作品的体验,作品的声音部分专门邀请了声音艺术家对声场环境进行了设计。利用环形的装置结构,5.1声道环绕设备与图像共建出一个全沉浸化的文本叙事语境。 二位作者合影 《万物》的创作历时4个月,在整个过程中陈琦先生一如既往给予青年艺术家薛峰充分的发挥空间和对话权力,一方面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创作,一方面又接纳合作者的异见和主张——正是这一点让《万物》充满了来自多元观念的碰撞,彰显出丰富的语言张力。 薛峰 Artist Xue Feng 教授、博士生导师、策展人,现任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跨媒介研究者和实践者,作品先后入选国内外三十余个动画节、国际电影节和艺术展,并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历年来参与国内当代动画实验艺术活动策展,担任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执行馆长,工作生活于南京。 曾任: 2015 第四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 联合策展人 2017 中国实验动画艺术季 联合策展人 2018-2020南京当代动画文献展 制作人 2018 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策展人 2021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选片人 2016 大动作:中国实验动画新势力|AMNUA 2016 暗涌—陌默的回声/学院派青年艺术家联展|深圳奥美艺术空间 2016 “极限频率”AMNUA学院计划 | AMNUA 2017 EXIM国际实验媒体展 |澳门艺术中心 2018 中国(杭州)国际青年动画双年展|中国美术学院 2018 动画X实验室:国际当代实验动画展|中国台湾 2018 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德基美术馆 2018 蜕茧新生:国际动态视觉创意艺术展|深圳红立方 2020艺术的还乡——以美术学院的时代方阵|石佛艺术公社 陈琦 Artist Chen Qi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重要个展: |